close
長頸鹿的脖子,為什麼這麼長?

教科書的標準答案是「天擇」,大家也都耳孰能詳。怎麼說?

理論是這樣子提的:在太平時期,水清葉綠,草原上的動物,自是豐水足食。但,年歲不好時,草皮也啃光了,灌木也吃完了,只剩下喬木高高在上的葉子,短頸鹿就會活活餓死;長頸鹿呢?還有高高樹上的備用糧食,可以安然度過水枯葉缺的困境,產生後代,子代當然也是長脖子。每次糧荒,都是留長去短,將血脈延續至今的,都是長脖子鹿。

但,真的是這樣嗎?

長頸鹿分布在非洲草原上,而非喬木參天的森林裡。一望無際的大草原,點綴著稀疏的灌木,是我們所熟知的非洲場景。在這樣的環境,要拿高高樹上的葉子,解釋長頸鹿的脖子之所以變長,總是讓人覺得困惑。為什麼其他地方沒有演化出身高超過兩米的長脖子動物?反而是罕見高大喬木的非洲草原上,出現這樣神奇的物種?這難道不是某種神靈創造的奇蹟嗎?長頸鹿的脖子,正是創造論者用以攻擊演化輪的「證據」之一。

好吧,長頸鹿的脖子,或許不是糧荒造成的。那,長脖子究竟有什麼好處?雖然基因突變從無目的,但它所表現的特徵可以保留,肯定有原因。

有些科學家,提出其他的猜測。長脖子在草原上,有著又遠又廣的視野,可以更早看到掠食者,短頸鹿則傻傻的在杵在原地,當掠食者的大餐。每個世代,總是短脖子當晚餐,長脖子續血脈,於是,今日的長頸鹿,都是長脖子。

很棒的假設,卻有更多的疑問。首先,為什麼其他地方,沒有演化出類似的物種?難道只有非洲有草原?如果更長的脖子,換來更佳的視野,更好的生存優勢,那,怎麼不見其他類似的物種?

其次,長頸鹿常與其他草食動物混在一起。當長頸鹿開始逃命的時候,沒理由短頸鹿繼續在原地悠哉吃草,等著變成掠食者的大餐。事實上,我們可以觀察到,混居的草食動物,只要有幾隻發現苗頭不對,大家都會開始逃命。草食動物能有瞭望台,很好,但沒理由大家都當瞭望台。為什麼?因為讓自己長地更高,是有代價的。更高更壯,也意味著更多的食物,更龐大的身軀。如果長頸鹿把資源投注在擔任「大家」的瞭望台,短頸鹿卻投注資源在繁殖上,怎麼看,都不像是長脖子基因可以傳承下去的好理由。

那,到底是怎麼一回事?


在想當然耳了近百年後,終於有科學家,到野外「看看」長頸鹿怎麼過生活。Simmons, R. 和 Scheepers, L,在觀察野外長頸鹿活動之後,有了許多有趣的發現。


首先,即使在旱季,長頸鹿依然以草叢的草為主要食物。就算在森林裡,也是以肩膀高度的葉子,為取食的對象。至於更高處的葉子,並非沒有取食的紀錄,但比例並不高。因為糧食而汰短留長的說法,恐怕只是人類的一廂情願。


哇!怎麼會這樣?難道長頸鹿的長脖子,是科學無法解釋的奇特現象?該不會創造論才是對的吧?


等等,故事還沒結束。兩位科學家,還觀察到其他有意思的現象。雄長頸鹿會把頭頸化身流星槌。用來打獅子?不,牠們會使勁揮動脖子,用頭去打擊其他雄鹿。於是,兩位科學家,便大膽假設,長脖子是求偶用的。


有其他證據嗎?有的。如同公孔雀才需要艷麗長尾,如果長頸鹿的脖子,是打架搶老婆用的工具,或許可以預期,雌雄長頸鹿的頭頸部,會有所不同。資料顯示,同年齡的雄鹿,有更長、更粗的脖子,更大的頭,更厚的頭骨。至於不用擔心腦震盪的雌鹿,頭頸部相對就「纖細瘦弱」多了。


有更直接的證據嗎?畢竟,如果雄性物種比較「大尾」,當然就有更長的脖子、更大的頭骨。解剖學上的統計資料,實在算不上決定性的證據。


1985年,Pratt 和 Anderson 觀察長頸鹿的社會行為時,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。雄長頸鹿的競爭中,擁有較長脖子的雄鹿,更常在競爭中獲勝。而較年輕、脖子較細的雄鹿,很少有機會勝出。另外,在吸引雌鹿的比較中,粗脖子雄鹿,也較具異性緣,較多的交配機會。

 


所以,我們可以假定,長頸鹿的脖子之所以那麼長,是因為性擇的緣故。性擇固然是天擇的一環,卻往往出人意表。吸引異性的特徵,雖然不見得是有利生存的特徵。但若要基因傳下去,個體就不能只是活著,還要爭取繁衍的機會。假使不能產生後代,苟延殘喘再久,依然要消失在演化的洪流之中。生命最大也最終的目的,是把基因傳下去。


話說回來,下回如果遇到粗脖子帥哥,卻不覺得他有啥吸引力,沒關係,因為我們不是長頸鹿。更何況,那位帥哥,可能不過是甲狀腺腫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cetone 的頭像
    Acetone

    Acetone

    Acet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