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並不是本爛書,但看完卻有悵然失落的感覺。或許是因為與理想有落差吧?

之前買了一堆書,博客來送了試讀本,就順便看。很棒,看完試讀本的當下就決定買了,也很期待。或許就是因為有高度的期盼,看完以後,有點失落。這並不是很爛的翻譯小說,但沒有我原先以為的好。

我家有雙胞胎,但我並不知道雙胞胎是否真有心電感應或者會發展出自己的語言。他們在同一個屋簷下長大,有幾乎相同的環境,很難說相同的表現是先天還是後天。更何況,我家雙胞胎的表現天南地北...至於被分開的連體嬰,那更是難以體會了。

故事發展到中間偏後,會以為又是雙生子的故事架構,我一度想說不過爾爾。不過,最後一段的劇情急轉直下,出乎我意料﹝可能我少見多怪啦...﹞,雙生子是個陷阱...

不過,我還是覺得劇情有不合常理的地方。例如,溫特女士被親生母親遺棄,在宅院長大...這也太扯了吧?一個農家女(或其他)生個小孩,有可能沒人知道嗎?作者完全沒交代,溫特女士就是小時候被丟到宅院裡,開始了傳奇的一生。雖然作者解釋了很多,我還是覺得比花木蘭還扯。

作者自己在序裡頭表示,他想要表達我們對五歲以前記憶缺乏,需藉由他人的敘述去拼湊自己出生那段年月的故事。人類的大腦發育,是在出生後繼續進行的,畢竟發育完整的大腦太大了,根本出不了骨盆,所以出生後繼續發展大腦是演化下不得已的結果。不過,「我」的概念到底是怎麼發展出來的?這恐怕不是小說能捕捉或解答的。但,我們可以肯定的,是這可非人類所獨有的特徵。

我後來又重新看了作者的序一次,他提到,這本書的第二個特色,是這本書是和書有關的故事。女主角就是在舊書店裡頭長大的。我想,或許這是我並不覺得小說非常好,但還是趕著兩夜一天把它看完的原因吧?習慣閱讀的人,也會習慣閱讀的場景,習慣閱讀的故事。我的童年是在圖書館消磨的,我能體會在書堆中長大,認得每本書的感覺。這種感動,恐怕已經難以再現了。現在的圖書館,是考生衝刺的地方,看書的人少了吧?

另外,有個不知道是不是錯覺,達文西密碼以後,像是四的法則(爛書)還是這本,很多都牽涉到古籍善本,這是種風潮嗎?雖然也很有趣,但如果最後和韓國人一樣,每個人都死於血癌,就不太好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cetone 的頭像
    Acetone

    Acetone

    Acet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