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台灣的棒球,只能有亮眼的過去,很難寄望漂亮的未來。

主要是社會變遷。有利棒球的情境變了,不利的依然不變。

怎麼說?

戒嚴、威權時代,學校大,政府大,小選手被操被磨練,含淚練完。揠苗助長也好,殺雞取卵也罷,終究是那個年代棒球之所以可以強的原因之一。

這年頭,哪有可能。想被告,想找死,想提前結束運動生涯的學校、教練,大可試試看。

這只是其一。

又說,美國、日本呢?他們又沒有斯巴達式的訓練,棒球還不是強到不像話?

這又點中台灣的死穴。台灣的家長,還是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,這倒是解嚴前後少數不變的社會現象。想要提升大家對棒球的支持,很簡單,台大醫科、台大電機、台大法律、台大外文、政大政治、清大電機、交大資工...等,都開放一半名額給棒球選手,至少維持保送管道三十年,保證棒球不強也難。
(如果只是開放一些體育系啦、教育大學啦,那還是省省吧。)

就算如此,接下來又有第二個問題。如果招募到二十個小朋友,大概有十九個想當投手吧。

前些日子,新聞提到,少棒喊話,說要關注和關愛,還振振有詞說,現在少棒隊只有二三十年前的一半...

能有一半,表示大家很支持少棒好嗎?現在的出生人口,大概就是三十年前的一半。少棒隊還能維持一半,表示比例上來看,根本就沒減少。難不成,人口數減半,所有的運動人口都還想要維持平盤甚至正成長?

總之,政府救棒球的舉動,大家對棒球的期許,笑笑就好。病入膏肓,行將就木,不是一兩帖重藥就可以起死回生的。

(至於運動員把自己當偶像明星,泡PUB比練球還努力這些,就不提了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cetone 的頭像
    Acetone

    Acetone

    Acet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