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本,ㄜ,適合打發時間的小說...吧?

封面上的簡介如是說:「全英史上最年輕的布克獎得主」。
(封底則是「全英史上唯一最年輕的布克獎得主!」,總覺得「唯一」是多餘的贅字。)

網路上買書,是「資訊不對襯」的最佳寫照。能有的資訊,大概就是作者簡介、厚度、出版社、得獎紀錄...但這一切,都只是參考標的,不代表閱讀時心裡的評價。所以,於我,買到地雷,也不算是新鮮事。願賭服輸,似乎也沒啥好抱怨的。

嗯,要先說明,作者的確得過英國布克獎和美國國家書評獎,但,不是以這本書得獎的...這本書是她的處女作,而非得獎作。
(得獎作品是「The Inheritance of Loss」,不知道中文書名是否譯成「繼承失落的人」?)

主角的行為,ㄜ,是說,「成名」前的行為,似乎也不真是那麼罕見。像是裸奔等無厘頭但不見容於社會的行為,在校園裡面並非沒有先例。至少,以前在國中教書的時候,班上就有一個...

很難去說這到底對還是不對。只能說,這樣的行為,是不能在當今的社會中生存的。文明發展迄今,人群發展出許多的規範,限制群體中個人的活動。如果不能適應,就會被驅逐、隔離或屠殺。

怎麼這麼說?穿著衣物,乖乖坐在教室裡面,看著老師在黑板上寫著具備某種含意的「圖像」(也就是我們稱之為文字的東西),學習某種在人群中生存所需要的「知識」。這一切,並不是自然的、與生俱來的。穿著衣物的文化價值,了不起幾千年。直到上個世紀,還是有許多民族赤身裸體或隨便裹張布。至於全面的學校教育,更不過百來年的歷史。這些文明的產物,和人類的演化,是八竿子打不著的。所以,演化上的優勢,可能是在今日人類社會生存的劣勢。

例如,不安於室,觀察入微,可以感受到些微的風吹草動,或許在大草原上,是生存的優勢:更快發現獵食者,更容易發現食物的蹤跡。今日,這些孩子,卻在課堂上適應不良,學業成績慘烈,可能還掛上過動兒的標籤,必須固定服藥。

這樣的案例,不管在哪一個文明裡,不是悲劇,就是笑話。

至於宗教的部分,這一直是「自願」的。

是說,一句話是否有智慧,往往在於聽者的解讀,而非說話者的原意。「舉燭」即是中國史上有名的例子,而芭樂園的喧鬧,則不斷玩著這樣的遊戲。例如:
「能談談我們國家宗教衝突的問題嗎?」
「你沒聽過繼母對繼女嚷嚷:『豆糊是這樣煮的嗎?』她當然覺得自己的方法最好。但大江南北各個地區都有自己吃豆子的方法,人人也都得補充營養。」

言者根本無心,聽者卻是有意,於是,創造了一個,ㄜ,上人。

最末幾個章節,或者是要諷刺印度官僚體系的顢頇與沒效率。不過,身為一個效率也不怎樣的國家的公民,嘲笑恐怕不是個好主意,難逃五十步笑百步之譏(還是一百步笑五十步?)。結尾感覺很凌亂,是全書比較不討喜的地方。

印度是個很...不知道該如何說的國家。畢竟,林子大了,什麼鳥都有。加上是個民主政體,啥不可思議的事情都可能發生。(這樣講好像不公平,因為專制政權更容易出現令人瞠目結舌的決定。)近日手上有幾本關於印度的小說,在在透露出這種愛民主又恨民主的味道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cetone 的頭像
    Acetone

    Acetone

    Acet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