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許,鄭和的確比哥倫布更早發現新大陸。或許,在鄭和之前,就有不知名的原住民,搭著拼板船飄洋過海,從亞洲到美洲,或者相反。

這本翻譯書,有頗為悠久的歷史。原著是在1972年發表的。想當然爾,在這三十幾年的時空演變,有更多的考古證據出現,更新的探究技術 - 像是多了DNA定序這個大絕招。三十年,可以改變很多,卻也有很多不變。如果當時的假設,可以在這悠悠歲月裡不斷印證,讓一個概念從邊陲變主流,如此,稱 之為經典,也不算是過譽。

這書所提的概念,不少在過去的翻閱裡看過,但,「哥倫布大交換」卻是更久遠的始祖。這本三十週年紀念版,翻議成中文,在已是2008年的現在,依然令人驚豔。

印象中,閱讀過第一本與「哥倫布大交換」有關的書,該是「台灣蕃薯誌」。

台灣?蕃薯?這關哥倫布啥事?當然有。台灣人愛以蕃薯自居,但蕃薯卻是不折不扣的外來種,而且是來自新世界。要是告訴老人家,他們過去吃了大半輩子的地瓜,是美國來的,他們大概是不相信吧?

後來,陸續看了諸如「食物的世界地圖」、「慾望植物園」之類,不斷提到新世界對舊世界的植物輸出。不論是馬鈴薯、地瓜、木薯、玉米、花生、可可還 是菸草,都是來自於美洲大陸。唉,我過去真的一直以為花生和地瓜,是中國故有的農作物,隨唐山過台灣。結果,唐山過台灣是真,卻不是中國原產。山藥?我一 直以為是日本的植物。木薯?總該是非洲的原生種吧?印象中,不論 Discovery 還是 NGC,都是非洲的原住民在食用木薯,不是嗎?木薯必須處理過才能食用,否則氫氰酸會讓人中毒。這樣的農作物,很難想像居然是幾百年前才被傳到黑暗大陸。

還沒完。大家或者都聽過長輩說過,小時候吃五爪蘋果的「故事」吧?美國蘋果如雷貫耳,相信是另一項從新世界傳到舊大陸的重要植物吧?錯。蘋果是舊世界的植物,是人類刻意帶到新大陸去栽種的,根本沒有原產美國蘋果這種東西。

喜歡美國牛肉?還是紐西蘭牛肉?看過美國牛仔騎在馬上趕著牛群與綿羊群的場景吧?印第安人在馬上的英姿,是西部片不可或缺的場景。印地安人,或許就是美洲大陸的游牧民族,不是嗎?

等等,再想想。歷史告訴我們,西班牙流氓在中美洲肆虐的時候,阿茲特克人沒有騎兵啊?馬雅人?好像也是靠兩腿奔馳的民族。那,印加文明呢?ㄜ,對啊,也沒有使用馬匹的紀錄。

所以,西班牙人運氣好,沒遇上馬背上的原住民。

錯。 別說騎兵,美洲原生哺乳動物,被馴化的實在屈指可數。馬、牛、綿羊等,都是舊世界的牲畜。在哥倫布大交流之前,美洲大陸根本沒有大型馱獸。是的,北美的 「野馬」,其實是人類飼養的馬匹野化的結果,並不是原生物種。美洲原有的大型草食性動物,血緣和舊世界的駱駝還比較接近些,那就是駱馬。

如 果看過 Discovery 的「史前北美洲」,或許會對北美的大型哺乳動物印象深刻。問題是,那些動物如今只見化石而已。除了阿拉斯加棕熊這類雜食性動物外,沒有獅子,沒有老虎,沒 有其他大型貓科和犬科動物。扣掉熊,最大的略食者是美洲豹(或者要稱美洲獅也行,反正就是美洲大貓,比非洲的獅子、歐亞的老虎要小上一號。)又因為缺乏可 以將大草原轉換成蛋白質的草食性動物,美洲原住民只發展出產量不怎麼理想的農業(但單位面積的產率卻很優異)。畢竟,沒有了馬、牛、驢的協助,人自己是唯 一可以工作的動物了。就連狗,新世界的家犬,也比舊世界的小一號。

所以,是人類,把各個大陸的生態環境,攪地天翻地覆。

為什麼是哥倫布?

在 哥倫布之前,恐龍滅絕之後,物種並沒有這麼大規模的遷徙和交換。鳥類藉由糞便將種子帶到島上是一回事,但不或有牛群被洪水從歐洲沖到美洲。馬匹出現在新大 陸,科羅拉多馬鈴薯甲蟲出現在亞洲,很顯然都是人類介入的結果。在達爾文之後,人類有意或無意的造成物種跨洲的交換。有些「可能」產生不錯的影響-畢竟, 馬鈴薯、地瓜、玉米養活了歐洲、亞洲許多人口。但,也讓疾病、病蟲害...等,藉由人類的腳步,對世界造成了深遠、永久、不可逆的改變。

於 是,梅毒出現在歐亞非,天花和其他疾病則摧毀了美洲的原住民。然後,又因為人口的消長,開始了給百年的黑奴掠取與販售,和歐洲移民史。(也因為歐亞過剩的 人口可以遷往美洲,所以歐亞大陸上得人們,就可以繁衍更多的後代,導致全球人種比例永久的改變。)如今,美洲大陸上的人類,絕大多數是歐洲人與非洲人的子 孫。真正的美洲原住民,反而如同客人般的稀少。其中,加拿大、美國和阿根廷,根本就是在美洲的歐洲國家。

歷史,絕對不是只有大人物的決策,制度的轉變,政權的更替而已。氣候、生物,其實更多是政治事件背後的導火線。這本哥倫布大交換,可以讓我們去思索,生態與疾病,對這個世界的影響力,永遠比政客更深遠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cetone 的頭像
    Acetone

    Acetone

    Acet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